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2020-08-12  来自: 潍坊一亩方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353

一、辣椒枯萎病
辣椒枯萎病为真菌性病害。通过灌溉水传播,从茎基部或根部的伤口、根毛侵入,进入维管束,堵塞导管,致使叶片枯萎,田间积水,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。病菌发育适温为24~28℃,max高37℃,max低17℃。在适宜条件下,发病后15天即有死株出现,潮湿,特别是雨后积水条件下发病重。
枯萎病发生时,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,大量脱落。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,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。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,形成条状坏死区,后期全株枯死。地下根系呈水浸状软腐,皮层极易剥落,从茎基部纵剖,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。在湿度大的条件下,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颜色的霉状物,坏死部位从外向里发展,无菌浓。
农业防治:
1、选用抗病品种。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栽培,不要选择地,势低洼的地块。避免大水漫灌,雨后及时排水。
2、土壤处理,保护地栽培时,可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土壤消毒,先起垄,灌满水后全部铺上地膜,密闭棚室,使土温升高,保持地表以下20厘米处温度达45℃以上,保持20天。该方法还可杀死土壤中的其他病菌及害虫。
药物防治:
定期或不定期淋施高锰酸钾600~1000倍液,或铜氨液600~800倍液,2~3次或更多,前密后疏,淋透淋足。
二、辣椒青枯病

 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发病症状
辣椒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。
发病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,随后下部叶片凋萎。发病初期植株中午萎蔫,早晚能恢复,拔出植株可发现多数须很坏死,茎基部产生不定根,维管束变褐,严重时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釉液溢出,有异味。
发病特点
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借雨水、灌溉水传播。多从植株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人,前期处于潜伏状态,挂果后遇有适宜条件病原细菌在植株体内繁殖,破坏细胞组织,致使茎叶变褐萎蔫。当土壤温度达到20-25℃,气温30-35℃,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,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,气温急剧升高,水分蒸腾量大,易促成病害流行。连作重茬地,缺钾肥,低洼地,酸性土壤,利于发病。
病害治疗方法
⑴栽培措施。实行轮作,建议是水旱轮作。清除病残体,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撒施50~100千克石灰,使土壤呈微碱性,增施草木灰或钾肥也有良好效果。有机肥要充分发酵消毒。适当控制浇水,严禁大水漫灌,高温季节应在清晨或傍晚浇水。适期播种,培育壮苗。无病苗。植株生长早期应进行深中耕,其后宜浅耕;至生长旺盛后则停止中耕,以免损伤根系,而有利于病菌侵染。
⑵药剂防治。发病期要预防性喷药,常用农药有14%络氨铜水剂300倍液,77%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,72%农用硫酸链 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,每隔7-10天喷1次,连续防治3-4次。也可用50%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灌根,每隔10—15天灌根1次,连续灌2~3次。
三、辣椒根腐病
初期病株枝叶顶部叶片稍见萎蔫,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,症状反复数日后,叶片全部萎蔫,但仍呈绿颜色。病株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,易剥离露出木质部,但其他部位维管束一般不变褐,这一点与枯萎病不同。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。
定植后发现病株,可选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0%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、47%春雷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、20%二氯异氰尿酸悬浮剂300~400倍液等进行喷淋或灌根,每穴用药液量300~400毫升,7~10天一次。由于是根腐病土传病害,要提前浇灌药液预防病害的发生。如发病后再施药,效果甚微。 

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四、生理性枯萎  
  1.因积水引起根部呼吸困难窒息腐烂而枯萎。  
  2.施肥浓度过大或粒状肥施近茎基部引起烧根茎而导致枯萎。  
  3.干旱失水引起枯萎。
辣椒生理性枯萎是辣椒生长过程中,由于受气候条件、营养、栽培管理等不良因素影响、产生的各种生理障碍,在各辣椒种植区均可发生。辣椒生理性枯萎不具传染性,但会影响辣椒质量造成产量下降,严重影响种植户的收入。
附:另外几种常见的辣椒生理性病害(辣椒生理性卷叶、辣椒日灼病、辣椒脐腐病、辣椒落花落叶、落果)的表现及其如何科学防治。
一、辣椒生理性卷叶
主要表现
轻者叶片的两侧微微上卷或下卷,重者往往卷成筒状。
发生原因
1、缺水
土壤干旱,供水不足时容易引发卷叶病 。
2、高温、强光照
高温下,植株失水加快,容易发生卷叶,如果高温同时供水又不足,卷叶会更严重。
夏季的强光照射,往往也会引起叶片的体温上升过快过高, 加速失水而发生卷叶,夏季露地辣椒比较容易发生卷叶现象。
3、叶面肥害、药害
叶面喷洒农药、叶面肥的浓度过高,或高温期中午前后喷洒农药、叶面肥,容易引起叶片卷曲。
4、果叶比例失调
植株留果过多,叶面积不足时,叶片容易因营养被大量地用于果实生长,而自身营养不良发生卷曲。
通常摘心过早或摘心时 留叶不足情况下,较容易发生卷叶。
5、肥水供应不足
特别是用坐果激 素处理后,果实的生长势增强, 从叶片中争夺的营养量也增多,如果没有加强肥水管理,保证叶片的肥水供应,势将引起叶片过早衰老,而发生卷曲。
6、病虫危害
红蜘蛛、蚜虫、白粉虱危害严重时,容易引起叶片卷曲。
二、辣椒日灼病

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主要表现
主要发生在果实向阳面。果实受害后,初期褪绿 ,以后病部果肉失水变薄,形成有光泽近似透明的革质状,继而病部扩大,稍凹陷,组织坏死变硬,易破裂。病部易受病菌感染,生长黑色或粉色霉层,甚至腐烂。
辣椒日灼病又叫辣椒日烧病,是由阳光直接照射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。
1、灼伤症状:辣椒果实发生大面积“灼伤”的主要原因是在强烈阳光照射下,辣椒果实没有叶片的保护,长时间暴晒。辣椒果实朝光面温度迅速上升与避光面温差10℃左右,尤其在中午1:00后光照强、温度高时,果实朝光组织活的表皮细胞容易被“灼伤”。也是日灼病危害严重的情况 。
2、烫伤症状:辣椒大面积“烫伤”的主要原因是雨后暴晴,阳光透过辣椒叶上的水珠聚焦成强光点,强光照在哪里就会产生高温,从而“烫伤”果实或辣椒棵。
3、小面积烫伤症状:在夏秋早晨辣椒叶上结露时,当阳光照射到露珠上,由于聚光吸热的作用,反射到果实上也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从而“烫伤”小范围组织的细胞,果实会出现小斑点。与前两种情况相比较危害较轻。
引起日灼病的因素:首先植株密度过稀、植株不够健壮叶片少;其次,土壤含水量低、天气酷热干燥;再者,雨后暴晴、低洼积水、土壤粘重、盲目偏施氮肥、病虫危害严重等都可引起日灼病。不同辣椒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。株型紧凑的品种,顶部枝叶茂密,遮阴效果好,日灼病发生轻。因受病毒病等病害的感染,造成植株叶片少,而引发日灼病;由于缺钙,引起辣椒果生理活动异常,导致日灼现象;管理技术不当,导致植株个体生长太弱,对辣椒果不能形成足够遮阴易引发日灼病。
三、辣椒脐腐病

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主要表现
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发病,病部一般在辣椒果实脐部附近发生,沿“筋”向上扩展。果实表皮发黑,逐渐形成水浸状病斑,边缘呈褐色,病斑中部呈革质化,扁平状,后逐渐扩大,有时可占据果面的 1/3~1/2,颜色变污褐色,病部边缘色深,病健界限分明。
辣椒脐腐病同番茄脐腐病一样,发生在落花部位的周围,主要为害果实。初出现暗绿颜色或深灰色水渍状病斑,后发展为直径可达2-3cm的病斑。随着果实的发育,病部呈灰褐色或白色扁平凹陷状,病部一般由尖部向中部蔓延,可以危害到半个果实。病果常提前变红,一般不腐烂。空气潮湿时病果会被某些真菌所腐生,即使腐烂也没有臭味。
发病原因
辣椒脐腐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钙。土壤盐基含量低,酸化,尤其是沙性较大的土壤供钙不足。在盐渍化土壤上,虽然土壤含钙量较多,但因土壤可溶性盐类浓度高,根系对钙的吸收受阻,也会缺钙。施用铵态氮肥或钾肥过多时也会阻碍植株对钙的吸收。此外,在土壤干旱,空气干燥,连续高温的情况下,由于蒸腾量大,水分供应不足,或者忽旱忽湿,使辣椒根系吸水受阻,果实中原有的水分被叶片吸收,致使果实大量失水,容易出现大量的脐腐果。
4、辣椒落花落叶、落果

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主要表现
辣椒生长期间发生的落花 、落果 、落叶现象。果也称 为辣椒“三落”。
发生原因
1、温度过高或过低
气温在35℃及以上或者在15℃及以下,地温30℃以上,根系受到损伤,造成花粉发育不良,致使不能正常授精导致落花落果。
2、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干
水分过多时,土壤缺氧导致根系生命力下降或者受到损伤,吸收功能减退;土壤长期缺水干旱,造成植株水分供应不协调而引起落花、落果或落叶。
3、光照不足
长期的低温阴雨雾天,或者种植密度过大,株行距 配置不合理,造成光照不足,田间郁蔽,植株生长 过弱,出现落花落果现象。
4、空气湿度过大
在空气湿度过大时,花粉吸水膨胀,不能从花药中散出,影响授粉受精,造成落花落果 。
5、偏施氮肥
在偏施氮肥过多时,植株发生徒长,营养 生长过旺 ,引起坐果不良,发生落花落果 。
6、病虫为害
辣椒炭疽病、疮痂病、白星病以及棉铃虫、烟青虫等为害,都有可能引起大量落叶、落花和落果。
【结语】辣椒是浅根性作物,又是无限开花习性,辣椒要获得高产,提前防病是科学主选。一亩方塘的方塘2号水溶肥和叶面肥,均是以木醋液为主要原料的功能性特种肥料,对果蔬健康生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欢迎合作!

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辣椒四大枯萎性病害及其防治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